益健蓝莓种植的优势和劣势


汨罗市土壤自然环境优越

第一、汨罗市的地形地貌。

汨罗市地势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由山地向滨湖平原呈梯状过渡,头枕幕阜,脚踏洞庭。东南部峰岭起伏,对汨罗市形成天然屏障。其中东有幕阜山余脉智峰山,群峰拱岱,岭峦盘结,沟谷回环,犬牙交错,地形险峻。山区还有南岭、米家寨、老山尖、苦岭、乌石尖、冷水尖,从毛山、汉峰山等山峰。南部有飘峰山、神鼎山、隐居山、玉池山、湖鼻山、密岩山等。汨罗的丘陵多处于岗地与低山过渡地带或山地余脉末梢。海拔一般在100-250米之间。岗地是汨罗分布最广的地貌类型,面积约613.5平方公里,占汨罗市总面积的39.28%。汨罗的平原位于汨罗江及其支流溪谷两侧,由中部向西北部呈扇形展开敞开,地表物质由河湖的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冲积物或冲击湖组成。海拔绝大部分在50米以下,平原面积约296.01平方公里,平原土质肥沃。

第二:土壤资源

汨罗市有土地面积234.29万亩,分为水稻土、红壤、黄壤、紫色土、潮土等土类5个,亚类11个,土属35个,土种103个。土壤分别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花岗岩母质、红岩母质等形成。以红、黄壤为主,质量较好。有耕地总面积51.16万亩,宜林地87万亩,草场54.76万亩。土地后备资源充足。

汨罗土壤的成土母质有第四纪松散堆积物、花岗岩母质、板页岩母质及云母片母质、红岩母质等4种,不同母质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土壤类型有水稻土45.60万亩,红(黄)壤94.57万亩,紫色土11.57万亩,潮土2.54万亩。土壤分布为南部红(黄)壤水稻土区、中北部红壤水稻土区、汨罗江流域潮土及水稻土区、东北部紫色土、红壤水稻土区。

第三、气候资源

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累积年平均气温17℃,以1月、4月、7月、10月分别代表冬、春、夏、秋四季,其平均气温分别为4.4℃、17.0℃、28.9℃、18.1℃.全年气候是冬冷、春暖、夏热、秋凉。热量充足,雨水集中。累积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50.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7%。其中71.6%集中在主要农作物生长的7-10月,在全国属多雨地区,65.6%的降水和70-85%的总辐射集中在4-10月,光、热、水三者配合较好,适宜于亚热带经济林木生长,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气候资源。

蓝莓对气候和土壤条件要求比较严格,蓝莓喜酸性土壤,最佳PH值在4.5-5.8,以缓坡地为佳,汨罗适宜蓝莓种植的土壤资源极其丰富,土壤酸度好,土质疏松,有机物质含量高。汨罗市雨水充沛,能够满足蓝莓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如果辅助灌溉设施在7-9月干旱季节进行合理灌溉,可以为蓝莓生物量的快速生长提供保障。汨罗市温度适宜,能够满足蓝莓高丛系列品种对8℃以下冷积温的需求,花芽分化多。汨罗市优越的气候条件除做到果实提前成熟外,最为重要的是还可以避免花期晚霜的危害。

可以说,汨罗市拥有蓝莓种植的最佳自然环境。

B、蓝莓的生命周期长,有利于荒山改造

蓝莓属于多年生灌木,生长快、成林快、结果周期快。生长期可以达到100多年,这期间不需要更换苗木,只要科学管理。蓝莓到第五年后,每年亩产量最低可以达到800斤以上,真正成为造福子孙的长久战略项目。项目的实施是合理利用了荒山、闲置土地,对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C、蓝莓的价值高、见效快

蓝莓是发展林果产业的首选高效产业,盛产期亩产可达800斤以上,蓝莓鲜果平均每斤可卖20元(最近几年的均价),每亩产值可达1.6万元,若进入超市,价格可达60-100元。

蓝莓植株型较矮,可以以成苗方式建园,二年生蓝莓苗木11月到1月种植后,一年半后就可以结果,每株2-3斤。通过蓝莓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可加快农村特别是丘岗地区农业产业的推广应用,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减少农业生产盲目性所造成的损失,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区果农人均纯收入可增加1万元以上。

D、蓝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旅游产业

蓝莓是早熟水果,在汨罗蓝莓成熟期为5月初到6月底,品种种植调整后可以在每年的5月至10月都有蓝莓采摘。蓝莓很少有病虫害,采摘前基本不需要农药。同时蓝莓在种植时树坑里已经加入大量的有机质,如松枝土、牛粪、草炭土等,化肥等无机肥很少使用。因此蓝莓是真正无污染、无激素、无农药残留的有机水果。

蓝莓的花期在每年的3-4月,花序多而且颜色鲜艳,花蕾呈钟形。蓝莓果颜色深蓝或深紫色,外有纯白色的果绣,非常美丽。进入秋季,由于蓝莓富含花青素,低温时花青素由紫变红,蓝莓的叶片呈红色。秋季的蓝莓园,满树红叶,分外妖娆。因此种植蓝莓可以建成生态旅游、观光、采摘为一体的旅游农业项目,并带动基地附近相关产业发展,对农民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新兴的民俗旅游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E、蓝莓基地具有优良的地理位置

核心基地位于汨罗市白水镇西长村,该村位于白水镇西南,北距汨罗市区10公里,紧邻长沙是芙蓉北路5公里,距京港澳复线西长出口2公里。长沙-西长行程30分钟。自2012年以来,该村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能人参与”的模式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先后荣获1“全国美丽乡村”、2“全国生态文化村”、3“国家四星级休闲农业产业园”、4“岳阳市秀美乡村”、5“岳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6“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百强村”、7“全国宜居村庄”、8“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9“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同心工程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近几年来,该村累积投入1.3亿元参与新农村建设。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600万元,产业发展投入8400万元,流转农田400亩,林地2200亩。完成道路硬化14000米,建设文化墙22000平方米,改造河道、渠道12000米,增设路灯200余盏,兴建村民健身文化广场5个,共8000平方米。改造房屋160栋,绿化、美化屋场、庭院6万平方米;建立高产油茶基地1600亩,共种植各类名贵苗木16余株;已建立农家旅馆5户。2015年全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00元,村集体收入达18万元。

目前该村正着力发展和打造军事对抗、水上乐园、休闲垂钓、拓展训练、果蔬采摘等农家生态旅游产业。

蓝莓采摘基地的建设,为该村旅游农业产业建设提供了新的内涵,成为该村旅游的核心项目之一。良好的地理优势,为该项目的成长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F、蓝莓种植依托强大的技术团队

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吴林教授的科研团队以及湖南农业大学道地药用植物规范化栽培与综合利用、湖南省工程实验室蓝莓研究室彭国平博士的团队组建产学研合作团队,技术资源共享。

学校派遣研究生、本科生长期在基地开展技术服务和研究工作,及时转化为科研成果;公司提供科研、技术服务的场所和必要的条件。同时基地成为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新农村研究院的技术服务站。

3、项目劣势

(1)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成本高

蓝莓园区山地比较多,目前国内可用于蓝莓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生产的机械设备很少,加之考虑到生态种植,人工投入较大,劳动力成本投入高。

(2)采摘期阴雨天气多

来没采摘期在每年的5-6月份,正值南方梅雨天气,此时雨水较大,不利于蓝莓采摘,采购的蓝莓含水量高,不利于蓝莓的储藏和运输。同时影响游客观光采摘。如果采取避雨栽培,可以克服这一缺点,并提高蓝莓的品质。

上一篇:“水果之王”如何结出“甜果”